「端午吃粽」也可以說是已經刻在台灣飲食文化的基因內了,但知道除了屈原之外,還有哪些「吃粽子」的原因嗎?
除了南北粽之外,台灣還有不同種類的粽子,如客家粽、鹼粽、素粽等。這些粽子特色分別是什麼,要去哪裡買,全部都在這篇可以找得到,就讓我們看下去了解更多端午節吧!
台灣粽子總整理
-從頭說端午
- 起源一【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但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後來當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後,屈原悲痛不已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死後百姓紛紛哀痛不已,希望能撈回屈原的屍體。百姓拿出爲屈原準備的各種食物丟進江裡,認為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原了。 - 起源二【古越民族圖騰祭】:
「百越族」在新石器時代時生活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以「幾何印紋陶」留存於後世。百越族非常崇拜龍圖騰,且有「斷髮紋身」的習俗,並自詡為龍的子孫。而「端午節」相傳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 起源三【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3個起源則相傳是爲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親某天在江中溺斃,好幾天下來都找不到屍體。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日日夜夜沿著江邊痛哭晝夜,過了17天後,在五月五日這天也投江,並在5天日後抱著父屍浮上水面,就此傳爲神話。
▲吃粽子的習俗可以回溯到春秋時代( 圖/無毒農)
-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楚國百姓捨不得屈原投江而死,許多人划船拯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屈原的忠,並借划龍舟來驅散江內的魚蝦蟹,以免他們吃掉屈原的身體。
- 喝雄黃酒:在傳統節氣中,端午後進入夏天,各種蟲類開始活躍導致瘟疫及流行病慢慢起來,而「雄黃酒」據傳有消除瘟疫的療效
- 掛艾草與菖蒲: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又代表「招百福」,相傳插在門口可保佑屋內家人身體健康。而「菖蒲」則是古代「天中五瑞」之首,象徵著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古人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與菖蒲,來驅病、防蚊、避邪。
- 吃粽子:每年五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也很多。餡料內有棗、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流行於台灣、中國等東亞國家。
- 繫五色絲線:「五色絲線」為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傳統上被視爲吉祥色。相傳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碎布縫製;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吃粽子可說是端午節必備的習俗( 圖/無毒農)
【📙推薦閱讀】全台南北肉粽排隊名店
台灣粽子總整理
-「北部粽」「南部粽」差別
一句話,「南煮北蒸」。用水煮的屬於南部粽,隔水蒸的就是北部粽。北部粽習慣先將糯米、配料炒好用粽葉包裹起來,再送進蒸籠蒸熟;南部粽則是習慣用生米,配料則是經過基本處理後一起用粽葉包起來再煮熟。
▲「南煮北蒸」是最好分辨南北粽的方式( 圖/無毒農)
- 做法:「先炒後蒸」先將糯米炒至半熟,再包進粽葉裡蒸煮,讓粽葉的香氣滲入餡裡。
- 口感:北部粽米粒較分明Q彈,類似油飯,吃起來粒粒分明。
▲北部粽先將糯米炒至半熟,再包進粽葉裡蒸煮( 圖/無毒農)
▲南部粽先將生糯米泡水,和經過初步處理的配料一起包進粽葉( 圖/無毒農)
台灣粽子總整理
-其他總類的粽子
▲台灣常見5種粽子圖解( 圖/無毒農)
- 鹼粽|鹼粽又稱「冰粽」,使用圓糯米洗淨瀝乾後浸泡於鹼水,用青竹葉包好後經水煮熟。可以沾些蜂蜜、砂糖...等,Q甜涼爽的口感,炎炎夏日下大口大口吃絕對是再消暑不過的事了!
- 客家粽|除了南部粽、北部粽,客家粽也是備受許多老饕喜愛。「客家粽」亦稱裸粽,是客家人的傳統粽。客家粽使用糯米粉加水揉成米糰所製成,所以外觀幾乎看不出米粒的顆粒樣貌。將蝦米、蘿蔔乾、香菇、肉等食材加入醬油、胡椒拌炒,再包入米糰再包入粽葉後蒸煮。
▲「客家粽」亦稱裸粽,是客家人的傳統粽( 圖/無毒農)
- 鹹粽|鹹粽的粽葉是選用光滑且有著特殊香氣的長條形葉子來包裹餡料。一般可分為「大米鹹粽」及「糯米鹹粽」。餡料部份則是以半肥瘦豬肉為主餡,搭配白酒、胡椒、糖、鹽等佐料。常見的鹹粽有:湖州鮮肉粽、北部台灣粽、五穀肉粽、湖州蛋黃鮮肉粽
▲湖州鮮肉粽是較少見的鹹粽( 圖/無毒農)
- 甜粽:常見的甜粽是使用紅豆、豆沙等餡料作為內餡,將糯米和甜餡料一起包入粽葉中煮熟。甜粽最常被拿來和鹼粽做比較,兩者最大的差異後者有先將糯米拌過鹼水;而前者沒有。常見的甜粽有:湖州豆沙粽、紫米豆沙粽、古早味紅豆粽
▲湖州豆沙粽風味獨特( 圖/無毒農)
- 素粽:近幾年很多人也開始選擇素食或蔬食為主。端午素粽的內餡多以香菇、栗子、雪蓮子等素料作搭配,襯托出粽米的香氣及風味。
▲松露杏包菇粽( 圖/無毒農)
端午節懶得親手包粽子嗎?還沒想好要買什麼口味的粽子嗎?歡迎上無毒農選購南北名店粽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