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地來到台東,除了會會無毒農的老朋友,這趟也要見一些新夥伴。從新建好的台東火車站一路往知本前進,越過利嘉溪之後,大大的釋迦招牌在路旁夾道歡迎。以溫泉聞名的知本坐擁後山的好山好水,也是大目釋迦的主要產地,從8月開始到隔年5月都是釋迦產季。
可惜因路途遙遠,平時少有機會一睹釋迦果園的真面目,神秘感同時增添了期待,大約半小時後終於和我家釋迦的女主人苔苔見面了!苔苔說我們運氣不錯,早上剛下過大雨,雨神前腳剛走我們後腳就到了。樹上還掛著雨水,貨車車斗已經疊滿早上冒雨採收的大目釋迦,男主人志瑋哥仍動作敏捷地穿梭在果園裡。沒多久,陽光漸漸露臉。原以為放晴該是好事一件,但苔苔的表情卻不怎麼好。
「最近天氣很奇怪,前一晚下大雨,隔天又出大太陽,釋迦一下子就軟了要快點採。」出聲的是從雨衣下露臉的志瑋哥。
8年前卸下職業軍人身份,志瑋哥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管理釋迦園,黝黑壯碩的外表是這幾年在陽光下鍛鍊出來的,初見像是不太容易親近的樣子,說話也酷酷的。
追求「簡單」的每一步都不簡單
當我問起,種釋迦有什麼特別的技術或秘訣時,意料之內獲得了十分精簡的回應。「我喜歡簡單一點,沒那麼多複雜的技術」
正以為對話要就此結束時,志瑋哥開始娓娓道來他追求的「簡單」,其實是由「不簡單」的堅持累積而成的。志瑋哥說,農改場、農試所開了很多課程,但比起書本上的理論他更青睞親手實驗的結果。因此,他選擇收起書本,將專注力放回養育萬物的土地上。
回歸自然 微生物管理培育高品質釋迦
首先,他在維護土地健康方面費了不少苦心,每兩年幫果園做一次「體檢」,檢驗土壤有機質含量,確保有足夠的養分供應果樹生長。
「那每年下有機肥應該滿重本的吧!」我循著其他農友的經驗這樣問到。
「原本就有的東西幹嘛再去補充,重點是有沒有辦法將這些東西轉換成有機質。」志瑋哥指著園裡滿地的野草和落葉說。
這幾年他嘗試微生物管理法,運用光合菌、菌根菌等微生物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和吸收,回歸環境的自然循環,將人工介入降到最低。
四年多實驗下來,證明了靠土地原有的養分,搭配台東純淨無污染的山泉水,就能培育出清甜水嫩的高品質釋迦。
年年自主送驗 食安不容妥協
而他們追求的簡單,也體現在藥檢報告裡。苔苔拿出這幾年累積的藥檢報告,幾乎每一份都是清清爽爽地只寫著「未檢出」三個字。「只要驗出一支藥我就很不舒服了啦」志瑋哥這樣說著,澄澈的眼神中盛滿了堅毅。
因每支藥物的效果、代謝時間會隨天氣、乾濕度等條件有所不同,所以每次嘗試新藥,都一定會將釋迦送到實驗室檢驗,確保每一批收穫都能盡量做到無農藥殘留。
只不過傳統市場和盤商似乎不太懂他的堅持,志瑋哥難得露出不自信的表情,怯怯地問到:「中盤跟市場客人好像都不看這個報告,真的有人在意這個檢驗嗎……。」
我楞了幾秒,忍不住有點想笑,同時感覺心疼。明明有這麼多認真的農民在為食安環境努力,卻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伯樂呢。
「怎麼會沒有人在意呢?至少無毒農很在意啊,農粉還會幫我們檢查報告有沒有過期喔(笑)」
這段話似乎讓他稍稍放心了,表情也緩和下來。最後我們很快和志瑋哥達成共識,待入冬第一批大目釋迦開採,農粉就能品嚐到這來自台東知本的甜蜜滋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