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原來20-30年前台灣是買不到火龍果這種水果的嗎?因為當初引進台灣的火龍果品種並不這麼適合台灣,是後來經由改良單位選育品種,我們現在才能吃到又甜又大顆的火龍果。
▲好多套袋的火龍果,過兩天就可以採收摟
火龍果趣事
關於火龍果還有一個有趣的記載,法國人在殖民越南時將火龍果帶入了越南,然而當時並未成為主要栽培的作物,反而蔓生在越南的野生森林中。越戰時美國向越南的原始森林以飛機過境的方式噴灑大量的落葉劑,許多植物都死光了,只有火龍果健壯的活著,成為當時越南人的救命食物之一,越南也在越戰結束之後大量種植起火龍果。
▲近一甲地的火龍果園~旁邊也還有
與農有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映像,以前市場上最一開始買的到的火龍果品種是白肉的,後來才漸漸有紅肉的出現,到現在市場上幾乎都是紅肉火龍果,白肉的反而少見了,而我們今天要拜訪的農民就是在台南十二佃這邊種植白肉火龍果的施大哥。
施大哥跟農業一直很有"緣分",施大哥的父親以前種植洋香瓜,更是神農獎的得住,務農20多年,但家中年輕人都出去工作,只有兩位老人家做得太累了,所以後來也就不種了。
而施大哥本身曾經在花市工作,也有一陣子自己種花賣到花市,後來也離開花市到外面工作一陣子,最後經再種植火龍果的朋友介紹,於是也加入種植火龍果的行列了。
▲施大哥正在確定火紅果的成熟度,看什麼時間點可以採收
不只求有,更要求好!!
若要細數大哥投入農業的時間肯定是幾十年跑不掉的,但投入火龍果種植的行列今年是第三年,與太太兩人照顧將近一甲的地,工作量很大很辛苦,施大哥說:「人家都說火龍果好種,其實不是這樣,火龍果要種的活很簡單,但要種的漂亮、種的好吃也是很有技術。」
「火龍果的工不好請,因為有刺,有的人刺到會過敏會癢,大家幫忙的意願不高。沒有人幫忙只能自己來,火龍果的花很多,疏花的動作可能一天就要重複好幾千次,再來也要套袋、整理枝條…等等。」
▲火龍果採收居然要出動鉗子!!
▲除了支跳上面有刺會刺人,採收下來的切口也是很尖銳很硬,即使戴手套帶袖套還是常常被刺傷
花也不能亂疏,早期先疏掉大部分的花,留下的一部份等套袋之前在疏一次,在開花授粉跟套袋之間果實可能會被果實蠅為害,那就要淘汰掉,畸型果也要淘汰掉。也要根據植株結果情形疏花,同一個時期的果留不超過兩顆,不然養分會競爭。
▲除了要疏花之外,白肉的火龍果花在授粉完後還要多一個將花瓣掰除的動作,不然隨著花瓣腐爛容易爛到果實裡面
生態平衡最重要
施大哥注重生態的平衡,不噴灑除草,所以除草的工作也是一個大工程,近一甲的地常常草除不到田區的一半,已經除過的地方又長長了。
雖然除草工作辛苦,但田裡面的生態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施大哥說:「園區晚上有螢火蟲,有雉雞有樹蛙,這都是草生栽培之後才出現,以前爸爸種植時都沒有,像今年田裡面的鳥窩就有10窩,有斑鳩跟白頭翁。」
▲草生栽培火龍果園
▲雖說是草生栽培但也不能讓草妨礙到工作,搭網室亞管的旁邊雜草不意割除,施大哥正在鋪塑膠布,抑制雜草生長
品種選育、技術改進
施大哥說他們這邊20年前有人開始種火龍果,但大家的管理方法不好,以瓜棚的方式放任它生長,栽培技術不佳,出來的火龍果沒有經濟價值,果實很小顆最後都廢園了。
「是我有一個朋友在市面上火龍果越來越少的時候開始種植,當時剛好有一些改良的品種跟栽培技術的更新,種了幾年他覺得不錯,就推薦我種植,剛好那時候人生也想轉個彎,參觀完朋友的火龍果田後考慮都沒考慮就決定要種了,一種就種一甲地,大家都笑我是瘋子。」
▲施大哥另外一小區有種紅肉火龍果,也在嘗試雙層的種法,上面一層下面一層
誤打誤撞,選對品種
問大哥為什麼會選擇種植白肉品種,而不是市場上比較多的紅肉品種呢?他說:「很簡單,那時候只是因為白肉的苗不用錢,紅肉的小苗很貴所以就種白肉的,沒想到現在市場上紅肉的比較常見,白肉的比較少,也是誤打誤撞,碰上現在市場上白肉比較少的時間點。」
最後請大哥教我們要怎麼挑選火龍果,他告訴我們新鮮最重要,新鮮程度可以依照火龍果的鱗片判斷。要調挑果實飽滿的火龍果,這樣吃起來才會脆,口感才會好!!
▲挑選方法,果實飽滿,鱗片多看起來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