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故事-

極端氣候下的農業挑戰,農藥殘留風險提高四倍

  • 2025/07/12   作者-逸峰
過去半年我們碰到30年前才發生過的四個颱風、年初又碰到10 年寒害、這個月又碰到60年來首次登入嘉義的颱風,這些重大紀錄都在過去半年發生,造成台灣農民重大損失。

從去年底的草莓、端午的荔枝跟芒果,還有接下來的文旦、酪梨...等,這些台灣消費者最喜歡的水果,損失極為慘重,我記得草莓延後了一個月以上,產量大減5成,端午荔枝跟芒果只剩 3 成,這些數字一般消費者已經覺得很誇張,甚至有人覺得這些數字是不是灌水了,沒想到真正灌水的是這次的丹娜絲颱風,為嘉義跟台南灌了大水,讓文旦產品只剩下1-2成。

過去一年,確實是台灣農民的惡夢,幾乎是兩個月就發生一次破紀錄的災害,好不容易穩定的蔬果價格,立馬漲停板,這次蔬果多頭行情恐怕要到中秋節後才能恢復了。

天災之後,除了蔬果價格飆漲,農藥問題也會浮現,簡單比較六月底跟這週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國家標準從2%成長四倍到8%,不合格率也從1%成長四倍到4%,整體不合格率高達12%,也就是說,上週每10樣蔬果,就有一項不符合無毒農標準,當然這也表示我們採購成本至少會提高10%,因為這些不合格的蔬果都不能使用。

未來幾週我們還是會嚴格檢驗,確保讓農粉都能吃的最安心的蔬果,同時也要請農粉幫忙,未來幾週的蔬果價格會提高外,品質可能也會有一些下滑,例如水傷等,所以建議大家少量多次購買,收到後快一點吃完,再買下一批,避免久放,這樣不僅可以吃到高品質的蔬果,同時也能幫助農民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