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提過,在育幼院裡大概有3種「媽媽」:保育員媽媽、生輔員媽媽及社工媽媽。今年的母親節企劃,我們想要再為大家介紹第四種「媽媽」,也就是平常為孩子準備美味餐點、幾乎整日在廚房裡辛苦工作的「廚工媽媽」!
孟婷是雲林長愛家園育幼院的廚媽,在長愛服務已經快一年半,過去在古坑賣過咖啡、也在老人安養中心服務過,聊到和現在育幼院服務的不同,孟婷笑著說:
「準備孩子的餐點難多了!以前長輩的餐點,大致上就是煮的軟爛、營養均衡,老人家也不太會挑食;孩子可不是,有的不喜歡吃蝦,有的不愛吃太熟的蛋,每個月設計菜單都要絞盡腦汁!」
乍聽之下像是抱怨,但在孟婷的笑容裡,感受到的是她對孩子滿滿的關愛,就像父母碰到挑食的孩子,仍會千方百計將食物變成孩子愛吃的料理一樣。
尤其育幼院的孩子每年都會做健康檢查,如果有什麼健康數值(如膽固醇、體脂肪等)超標一目了然,因此在日常餐點的準備上都要格外用心。


▲在孟婷的笑容裡,感受到的是她對孩子滿滿的關愛
將對孩子的心疼,化為美味餐點
由於這是孟婷第一次到育幼院服務,她坦言,剛開始的確要多花一點時間適應,「例如院裡孩子難免有口角、爭執,不開心時會哭鬧等等,一般家庭裡,大人見狀可能會馬上過去詢問、安慰;但在育幼院裡不是,由於是團體生活,加上每個小家的老師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或是有自己小家的的相處默契、方式等,因此碰到類似狀況,有時反而不能隨便干預。」孟婷表示。
又或是有時孩子放學可能會嘴饞,來廚房問孟婷有沒有吃的,但此時還是要請孩子先去詢問老師,「主要因為院內是團體生活,如果你今天給這個孩子吃的,別的孩子看到可能會不平衡,或是也跟著一起來廚房問,吃多了又擔心孩子晚點正餐會吃不下,因此最後還是要請孩子先去詢問老師。」
自己也有兩個孩子的孟婷坦言,當然有時還是會心疼育幼院的孩子,畢竟一般家庭的的孩子大多還是比較自由,想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較不會受到拘束,也不用配合團體生活或規範。
「來到育幼院才發現,其實現在善心人士很多,所以育幼院的物質還不算太匱乏,但唯一缺乏的是親情,所以這裡的孩子我都會想更用心對待。」孟婷感性地說。


▲孟婷每天都會為孩子準備不同的菜色,希望讓每一餐都充滿驚喜與健康!
工作最大挑戰:根據現有食材,靈活調整菜色
孟婷對育幼院孩子的用心,都體現在每日的餐點上,她每天都會為孩子們準備不同的菜色,希望讓每一餐都充滿驚喜與健康!孟婷也特別喜歡做培根棒棒腿和滷牛肉,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最愛,每當看到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甚至是主動問她「這是怎麼做出來的?」,孟婷的心中便充滿了成就感和感動。「我都會煮一肉類、兩青菜、一蛋類、一湯,菜色每天更換不重複;白飯會加入糙米、紫米、五穀米等,讓孩子吃得更健康。」孟婷也表示對等家寶寶協會的感謝,每週捐贈不同的當季蔬果,讓孩子有穩定的蔬果來源可以增加營養,尤其有些蔬果單價較高,孩子平常較少吃到。

▲白飯加入糙米、紫米、五穀米等,讓孩子吃得更健康
不過在育幼院準備餐食,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要根據當前的食材物資來調整菜色,「育幼院會收到一些善心人士或單位的物資捐贈,但我們也無法預測會收到什麼物資,有時也會面臨缺少某些食材的情況,因此在食材運用、餐點準備上,就需要更靈活彈性,這是我覺得比較挑戰的地方。」孟婷表示。
她也和我們分享讓孩子愛吃青菜的訣竅,就是加入少許培根或火腿一起炒,「孩子都很喜歡吃這些,但因為是加工食品,不能加太多,不然會被營養師唸。」孟婷哈哈笑著說。

▲孟婷分享讓孩子愛吃青菜的訣竅,就是加入少許培根或火腿一起炒
此外像是酸甜的醃小黃瓜,或是用氣炸鍋烤紫地瓜,南瓜做成南瓜起司濃湯等,都是孟婷的料理小巧思,只希望讓孩子可以吃得開心、健康!


希望透過每一餐,讓孩子感受家的溫暖
最後孟婷和我們分享,其實天下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不外乎都是掛念、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平安健康,以自己現在的工作來說,媽媽也會擔心廚房的工作環境會不會接觸到太多油煙,影響孟婷的健康。儘管如此,孟婷還是向母親解釋了自己在育幼院工作的情況,表示很享受這份工作,除了能夠發揮自己的烹飪興趣,也能幫助、照顧育幼院的弱勢孩子,讓她感到十分有意義!
在育幼院,孩子對餐點的回饋總是不加掩飾,卻也顯得真實、單純可愛,讓孟婷倍感欣慰,孩子們的笑容和滿足表情讓她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孟婷也希望透過每一餐,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即便孩子的原生家庭並不完整,「看到孩子們吃得開心,我就會感到很快樂!」孟婷笑著說。
你可能也有興趣...
可愛又堅韌的生命─長愛家園育幼院/Baby/ArticleDetail/6432/
等家蔬菜去哪兒?育幼院料理大公開!|育幼院大聲公EP110
/Baby/ArticleDetail/7993/
全台育幼院名單&最新需求:幫助弱勢孩童,公益捐款、捐贈物資、志工招募
Baby/ArticleDetail/6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