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70087702號
-等家寶寶-
看見特殊需求兒少,盼保護孩子不再受傷:桃園助人團家|育幼院拜訪日記
  • 2025/04/20   作者-Lizzie
看見特殊需求兒少,盼保護孩子不再受傷:桃園助人團家|育幼院拜訪日記
離開熙熙攘攘的車站,往安靜的巷弄走去,我們今天要拜訪的安置機構「桃園助人團家」,就隱身在某棟僻靜的社區大樓裡。
桃園助人團家是「社團法人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的其中一項服務,專為特殊需求兒少提供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目前以安置7~18歲的青少年為主。

沒有顯眼招牌、也沒有辦公室,桃園助人團家就像一般常見的小家庭一樣,一個客廳、一間廚房,以及幾個孩子的房間,「會這麼隱密,是因為我們安置的孩子都是所謂『保護性個案』,原生家庭也幾乎都已經是『永久停親』的狀態,」桃園助人團家的游社工和我們解釋。


▲桃園助人團家的客廳,平常孩子會在這邊吃飯、看電視、玩桌遊等等
▲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

當父母有下列情事之一,導致兒少身心健康、安全受到嚴重危害時,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宣告停止父母之部分或全部親權:

    •    遺棄、身心虐待、利用兒少從事不正當行為或性剝削等,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9條、56條等規定。
    •    施行家庭暴力,危及兒少安全。
    •    濫用親權,損害子女利益,符合民法第1090條規定。

「由於這些孩子基本上已無返家的可能,因此我們更加重視孩子未來自立能力的訓練,幫助他們成年結案後可以獨立生活。」游社工表示。


▲客廳裡的書櫃,放有各式書籍以及桌遊
▲客廳的畫作,來自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的贈送
 

孩子多有情緒問題,成為學習、工作自立的挑戰

由於一位孩子近期剛結案自立,因此桃園助人團家目前安置3位青少年,之後可能會再新增一位。

但其中一位小彥(化名)目前也已經17歲,不久後即將結案自立,因此團家的工作人員都很希望能儘快幫助小彥取得證照、找到穩定工作,為之後的自立之路做準備。

但困難的是,由於桃園助人團家的孩子幾乎都有情緒問題,甚至每天都要服用精神相關藥物,因此不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上,常常四處碰壁。

「以小彥來說,他只要感到焦慮就很容易恐慌,會不停走來走去,甚至是大吼大叫,學習動機也低落,目前高中沒畢業,我們只能盡力幫助他習得一技之長、考取證照,之後至少能工作自立、養活自己。」游社工無奈地說。


其實桃園助人團家的孩子,也有報名等家寶寶今年的「圓夢計劃」,想要學習烘焙和園藝等才藝,烘焙是希望幫助孩子培養技能,園藝則是希望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但烘焙課才上一兩堂,就因為孩子的情緒問題,而被老師婉拒繼續上課,目前機構希望改為找尋私人烘焙工作坊等資源,讓孩子可以在較單純的環境繼續上課。

▲桃園助人團家的孩子有報名今年的圓夢計劃,想學習烘焙與園藝兩項才藝
 

青少年安置,特別需要「男性生輔員」

由於都是安置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加上孩子本身的情緒問題,團家孩子間吵架、起爭執是常有的事。

「我們的孩子通常會自己煮飯、準備三餐,但這時如果吵起架來,就會讓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很緊張,畢竟廚房裡有刀又有火,很怕孩子們一時情緒激動會發生危險。」游社工說。

同時,這也凸顯出團家人力、甚至是「男性生輔員」的重要性。

「青少年情緒張力大,加上偶爾可能有一些性議題的問題或好奇產生,有些狀況可能女性生輔員還是不方便或不容易處理,因此我們會希望,機構裡至少能有一位男性的生輔員或社工,」游社工表示。


▲由於都是安置青少年,因此團家還是希望能至少有一位男性照顧者
 

「家」的界線,是希望保護孩子不再受傷

不像大型機構、育幼院這麼多人,桃園助人團家這樣的家庭式生活,能讓孩子受到更多一對一的照顧,讓孩子更有「家」的感覺。

但生輔員偲柔和我們分享,有時候還是要拿捏好「界線」,避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造成之後更大的傷害。

團家的其中一位孩子翔翔(化名),來到團家前是在一寄養家庭安置,因為和寄養父母相處融洽,因此翔翔一直很希望寄養父母可以轉為收養自己,也顯現翔翔真的很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家。

但最後寄養父母還是表示,並沒有「收養」的規劃與打算,讓翔翔感到很失望,甚至是怨恨寄養父母。

來到桃園助人團家後,家庭式的生活雖然讓翔翔感到溫暖和被關心,但同時翔翔也開始對機構工作人員或其他的同住孩子,產生「超過界線的期待」。

「例如翔翔可能會希望,大家必須像家人一樣,無條件包容、接受他的情緒或行為,但以生輔員或社工來說,我們始終有下班時間要休息,也有自己的家庭要兼顧,所以還是必須和孩子說明清楚界線在哪,才不會讓孩子到了成年、自立生活那天,又受到更大的傷害。」生輔員偲柔表示。

「也許有些人聽了會覺得這樣做很殘忍,但換個角度想,其實也是在保護孩子,避免他們日後受到更大的傷害,也是在教孩子要練習接受現實的不完美。」生輔員偲柔說。


▲即便是家庭式生活,相處上還是要分清楚界線,才能避免未來造成孩子更大傷害
 

小編真心話:可以如何幫助桃園助人團家?

在等家寶寶夥伴的觀察裡,其實有時愈需要資源協助的單位,反而愈不容易被大眾所看見。沒有充足的宣傳資源和管道,為了保護孩子也無法對外公開募款,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幫助桃園助人團家,可以怎麼做?

建議兩個方法:

1.透過等家寶寶官網每週捐贈蔬果箱,並指定捐給「社團法人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


▲等家寶寶官網的每週蔬果箱捐贈,可以指定機構與單位

🌟贊助連結

2.直接到「社團法人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官網,捐款支持

▲ 「社團法人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官網

🌟贊助連結
 

你可能也有興趣...

用愛點燃特殊需求兒少希望的燈塔:桃園助人團家|育幼院拜訪日記
/Baby/ArticleDetail/7641/

【2025圓夢計畫】夢想搜查超展開~圓夢計劃官網正式上線!
/Baby/ArticleDetail/8154/

全台育幼院名單&最新需求:幫助弱勢孩童,公益捐款、捐贈物資、志工招募
/Baby/ArticleDetail/6175





 

我的菜籃
尚無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