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70087702號
-等家寶寶-
給等家的孩子一個擁抱-忠義育幼院│等家寶寶安心水果計畫
  • 2016/06/03   作者-ellie wang
給等家的孩子一個擁抱-忠義育幼院│等家寶寶安心水果計畫
育幼院小朋友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是像小說描寫的那樣,在不大的空間裡收容了許多孩子?
還是像電影片裡演的,育幼院的孩子們總是餓著肚子??

我們對育幼院有著太多誤解和想像,
其實這裡的孩子在生活環境上、儀表上都和一般孩子沒有兩樣,
只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愛。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育幼院應該是一個佔地比較廣大的大面積平房空間。
 
但忠義育幼院,坐落在景美一個幽靜的社區裡,就像一般民宅一樣,是棟常見的高四層樓公寓建築,旁邊種滿了花草,還養了各色鸚鵡,停了許多輛腳踏車。

若門口的上方沒有寫個"忠義育幼院'五個大字,可能我根本不會注意到這裡是間育幼院。



然而,走進門裡,一樓的待客櫃台以及辦公室馬上就將我拉回現實─
這裡的確是間育幼院,因為要處理許多孩子們出養、收容、教育、生活的問題,在忠義的一樓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且受過訓練的組織,來處理孩子從小到大你能想到的,想像不到的各種事。

變動的家人

當天去拜訪的時間正值下午三點,去上小學和幼稚園的孩子還沒回來,而0~3歲的小朋友才剛睡醒,正要準備吃下午的點心。來接待我的是忠義的老師,在育幼院,所有的孩子都稱照顧他們的老師為「媽媽」。

「媽媽」說,忠義育幼院分成幾個院區,分別住著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而今天我來參觀的這裡,剛好是收容0~12歲的小朋友們。


「為什麼所有的孩子不住同一個地方呢?」

我好奇地問,原本以為她可能會回答是空間不夠之類的原因。但「媽媽」說,這是因為育幼院的孩子雖然外表看起來和一般孩子一樣,但其實他們的心比一般孩子更敏感,有更多不安全感,所以才要將較年長的孩子分開,給他們一個更不受打擾的環境。


孩子們玩耍的空間

而談到育幼院孩子們的不安全感,雖然育幼院的老師們都用滿滿的愛來教育孩子,疼愛孩子,但是,孩子在育幼院過的畢竟是群體生活,一個老師的愛往往要分給10幾個孩子,甚至更多。

因此當有孩子病了,或心情不好需要陪伴時,她們的「媽媽」可能只能從其他小朋友身旁抽身前來一下下,並沒有辦法完全的滿足孩子們在孩童時期的佔有欲,而這種佔有慾的不滿足,也會直接的影響到這些孩子在成長中的安全感。

「育幼院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個充滿變動的環境」

「媽媽」告訴我們,育幼院環境的變動,主要來自三個原因:
1. 參觀者的來來去去 2. 育幼院孩子的來來去去 3. 育幼院老師的來來去去

前兩個原因比較單純,第一個是因為忠義育幼院院本區開放參觀而造成,而第二個則是因為忠義育幼院是出養單位,孩子有被領養到家庭的可能而造成。但第三個原因,則是目前育幼院工作者都會面臨到的,工作和家庭的拉扯。

育幼院的老師們大多都是年輕女性,但到了結婚後多半就會辭去育幼院的工作,這是因為育幼院常常要值夜班,每次值夜班的時間是一整個月,但老師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丈夫孩子要照顧阿! 所以老師的來來去去就成了育幼院的常態,也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你的媽媽突然不能照顧妳了,要換一個媽媽,而且這種狀況還不只發生一次,你能適應嗎?


可不可以不要再給我貼標籤!?

隨著「媽媽」的解說,我們來到二樓。

二樓是幼稚園年紀的小朋友居住的空間,明亮的窗戶和乾淨的地板,旁邊的窗台上整齊排著外界捐贈的玩具。

看著這些漂亮的玩具,才剛開始為著些孩子們感到一點點的安慰,但「媽媽」接下來說的話馬上就打破我感到安慰的心情,因為,這些玩具背後也藏著很多辛酸。

「媽媽」為難的說,這些玩具都是善心人士們捐贈的,但因為忠義開放參觀,所以有不少捐贈玩具的爸媽,喜歡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忠義,要求要把玩具親手交給這裡的「沒人要的孤兒」,或者是在參觀捐贈時恫嚇自己的孩子:「你如果不乖就會被送來這裡。」

然而,這裡的小朋友會待在育幼院並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早熟的他們大概從幼稚園懂事起,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一般人不一樣,也知道這些玩具是「捐贈的」。因此,育幼院的媽媽們並不允許這裡的小朋友直接從捐贈者手中拿玩具,這一方面當然是希望養成小朋友"玩具是表現好才能玩"的紀律;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這裡的小朋友不會因為捐贈者無心的言語而造成心理二次傷害。

可不可以,希望來捐贈的父母們將心比心,不要貪圖一時的教養方便,
而給這群孩子貼上烙印在心中一輩子的標籤!?


(圖片來源:忠義育幼院)

風雨中的種子

聽了許多育幼院的揪心故事,踏著沉重的腳步,我跟著「媽媽」來到國小孩子們居住的空間。

這裡的整體空間比起樓下的擺設,更像一般的家庭會有的樣子。

住在育幼院的孩子們, 18歲以後就要離開育幼院獨自生活,因此育幼院的老師們會將大一點的孩子安排到不開放外界參觀的空間,保有這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更多的隱私,也提早訓練他們煮飯、洗衣等自我打理生活的能力,為將來的獨立做準備。

這裡的孩子必須在一般家庭的孩子撒嬌作夢的時候,開始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除了洗衣煮飯這些照顧自己的基本家事之外,為了讓他們擁有面對複雜社會的能力,他們還要上有關兩性心理、防身等課程。


我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國中、高中,甚至是到了大學,都還是涎著臉,賴皮的要爸媽幫我做東做西。但這裡的孩子卻為了生存不得不獨立,因為出了育幼院,基本上就只剩自己了。

「媽媽」告訴我,不要看育幼院的孩子們都被養得白白胖胖,露出可愛的笑容,但他們背後的故事,一開始可能會令人好奇,但久了以後,你會寧願不去知道─
小晴(化名)的母親在懷孕時吸毒,使得小晴在母胎中發育時腦部受到影響,而導致她一生無法保留長期記憶,上一秒發生的事情,下一秒就會忘記,也註定她必須一輩子仰賴照顧,無法獨立生活。

阿華(化名),二個月大的小嬰兒,一個有全身性多處骨折的孩子。當忠義的社工接到阿華的案子時,全都不忍直視。因為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應該是白胖軟嫩的,但他小小的身軀卻在你能想像到的關節都發生骨折,所以必須穿上全身性的鐵衣來固定,不能翻身,不能亂動,深怕一動就影響傷口,使斷掉的骨頭無法痊癒。而這種全身性骨折即使痊癒,也很可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後遺症。
這些情況較為嚴重孩子,非常需要進入家庭受到更完整的照顧,但因為台灣福利政策不完善,狀況嚴重的孩子是很難在國內被收養的,只能透過國外媒合,由瑞典或北歐等福利政策較健全的國家來領養。

但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就會永遠離開台灣的土地了!
這不一定是壞事,但還是讓人不禁感嘆,為什麼我們沒有留住自己國家孩子的能力呢?

而這些孩子們,無論是必須進入國外家庭面對全然陌生的語言環境,抑或是留在國內育幼院直到成年,在我看來都有如暴露在風雨中的種子,沒有完整的保護,雖然很多事情都必須靠自己,但在風雨過後,未嘗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圖片來源:忠義育幼院)

給等家的孩子一個擁抱

參訪的最後,我們談到有關育幼院目前公益捐贈的情況,

「媽媽」提到,近年來由於資訊的普及,公益的需求也更多的被大眾看見,許多人紛紛捐贈物資,雖然有這份心意很好,可是有時大家沒有先弄清楚社福單位的需求,導致社福單位收到過多同類型的物資。

所以建議大家如果要捐贈,可以先上社福單位的網頁查詢他們的需求,如果不是最新的資訊的話也可以直接打電話到該單位,大部分都會有一個以上負責捐贈物資管理的社工,為大家詳細的說明需求狀況。

而在捐款的情況上,「媽媽」有點無奈的說,每一位捐款者當然都希望,他們所捐的每一分錢都直接用在該單位的服務對象上,這雖然可以理解,社福機構也會定期公布財務報表讓民眾檢視,但這也造成國內社福單位長期以來薪資水平不高、工時又長,人員流動的問題,是一個兩難的局面。

我想,不管什麼單位都是需要行政和人事費用的,如果沒有專業且穩定的社工和社福組織的話,這些等家的孩子就無法得到更完善的照顧,不是嗎?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不要治標不治本,不如先想想如何降低等家孩子的比率吧!
但尋求治本的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整個社會長時間從各種方面來改善,才能做到。
然而,等家的孩子的數量並不會在我們尋求治本方法的過程中停止成長,所以當務之急,不如先思考:「如何就現狀打造一雙更堅實的臂膀?」

如此,才能讓目前身處社福機構中等家的孩子們,能有一個更安穩的擁抱。
忠義育幼院官網 http://www.cybaby.org.tw/
忠義育幼院FB https://www.facebook.com/cybaby.org.tw

你可能也有興趣...

heart全台育幼院名單&最新需求:幫助弱勢孩童,公益捐款、捐贈物資、志工招募
/Baby/ArticleDetail/6175
 

大揭密!原來育幼院長這樣
/Baby/ArticleDetail/6886

我可以去育幼院當志工嗎?
/Baby/ArticleDetail/7041

那些育幼院孩子沒說出口的真心話...
/Baby/ArticleDetail/6953


如何幫助等家寶寶

支持等家寶寶的安心蔬果計畫,幫助因來自脆弱家庭,天生有過敏或過動症狀的育幼院孩子,每週獲得穩定的蔬果來源,陪伴孩子健康長大。>>>https://go.greenbox.tw/36KROzS
 

●育幼院捐款/捐物詢問 go.greenbox.tw/3jIMjUS
●幫助等家寶寶 go.greenbox.tw/2Qb6meS
●每週水果配送狀況 go.greenbox.tw/2Z1mxlD



我的菜籃
尚無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