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家寶寶-

孩子,請像風箏一樣的飛 ─ 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

  • 2018/04/13   作者-無毒農
有人說,養孩子就像放風箏,孩子長大了終究會離開父母身邊,而為人父母心情卻總是矛盾,因為既捨不得孩子遠行,卻又希望孩子飛的又高又遠….


 


從桃園機場搭乘計程車,約15分鐘的車程,看著車窗外景色從機場邊的熱鬧,到轉入沒有公車停靠站牌的鄉間小路,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有如歐式城堡的建築,終於出現在有黃色小花點綴的大片草叢中。​





而懷德的孩子們,就像這些開的燦爛的黃色小花,雖然經歷許許多一般家庭孩子無法想像的痛苦,但小小的身軀卻擁有無盡的生命力,在懷德老師的愛與照顧下,開出最美的花朵。​


 

我是誰? 幫孩子找一個身份

 進到育幼院,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充滿活力的親切女性,她是懷德的陳社工。
陳社工告訴我們,懷德的孩子從3到18歲都有,這裡的孩子,都是由政府社工單位轉介來的。​



「有許多人會以為來到育幼院的都是孤兒,其實不盡然,這裡的孩子們不一定沒有家,但這輩子卻不一定能回家。」
 
當孩子的原生家庭發生問題,不適合、沒有能力再照顧孩子時,社工就會介入並幫助孩子找尋適合生活的育幼院,之後,社工單位會定期追蹤原生家庭,輔導他們,希望讓孩子終有一天能夠回到屬於自己的家。​



陳社工告訴我們,最後孩子到底能否回到原生家庭,其實還是要靠運氣,而除了這些有家歸不得的孩子們,還有一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



我們聽到陳社工這麼說,覺得很疑惑,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呢?
 
原來,某些孩子被轉來懷德時,既不知道父母是誰,也沒有報戶口,當然也就沒有身分證,等於在台灣沒有這個人存在….

在台灣出生的嬰幼兒,出生的60天內(謝謝臉書 Chun 小姐指正),就必須要由孩子的父母帶著父母身分證、戶口名簿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報戶口,來證明這個孩子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孩子也會拿到一組身分證字號。往後,憑著身份證字號,孩子才能辦理健保、身分證、就學、出國等等事宜。
 
然而,沒有父母身分,而要幫沒有報過戶口的孩子辦身分證在法律上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近幾年來遇到的難關,陳社工說,他們還在努力,希望終有能夠幫助這些沒有身分證的孩子,找到自己「是誰」的一天!​



 

其實我也很不錯!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育幼院的孩子往往會被貼上標籤,認為他們是沒人要的、可憐的孩子,甚至有些人會對在育幼院的孩子口出惡言:「就是因為你不好,所以你爸媽不要你……」這些異樣的眼光對孩子造成壓力,更容易缺乏自信。
 
所以懷德育幼院每年都舉辦許多活動讓孩子們參加,讓他們培養自信心,例如懷德五年的單車環島系列活動,每一年都設定不同的目標,105年更挑戰雙橫,成功攻上海拔3275公尺武嶺最高點,完成約500公里、八天的單車路程。​

(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我們也問了陳社工,這樣的單車環島很多大人都未必做得到,這群小朋友們不會有中途放棄的心理嗎?
 
「當然會」她說,但陪伴的老師、教練會不斷的鼓勵他們「你可以的、你可以的,不要放棄!」同伴們也會互相鼓勵、意志力咬牙撐下去,也有隨行的醫護人員確保孩子們的狀況,行前也有長期的單車路訓,不斷的累積成每一次環島的成功。

(單車路訓,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她說這個活動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永不放棄」的能力,「別人可以放棄你,或許你的家裡有狀況放棄你,但你絕對不可以放棄你自己!」這段話讓我們頗有觸動,也反問自己,我們是否能做到和他們一樣,堅持、毅力、永不放棄?​

(單車環島第4天,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他們在環島途中更做了許多場社會公益服務,在街上募集發票,送到埔里陳綢阿嬤少年家園及懷恩養護中心;表演非洲鼓關懷獨居老人;也到雪霸國家公園撿垃圾,維護大自然環境等等。有了這些意義非凡的活動經驗,孩子們也會感覺到成就感:「其實我也很不錯!」​

(單車環島第7天、關懷獨居長者,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提供)​

(辦公室裡成堆的感謝狀和獎牌)​

除了單車環島,還有許多活動培養小朋友的才藝,例如學習非洲鼓、口琴、陶笛,鼓勵他們參加各式馬拉松路跑,也有平日生活自立自主的訓練,院區的孩子不會因為失去原生家庭就少了教育學習的機會,反而多了更多精彩的體驗。

(社區服務掃街,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非洲鼓課程,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言教不如身教

在參訪的同時陳社工也提到,懷德對孩子生活規範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除了每天起床睡覺作息規律、房間每天要自己整理、年紀大的孩子要自己學煮飯之外,小朋友從外面回到院區一定要到辦公室報告老師們說:「我們回來了」,培養孝順師長的觀念,因為在懷德,老師就等同於孩子們的第二父母,是照顧他們健康平安長大的人。此外,懷德的孩子每天如果沒有下雨,就一定要圍著廣場跑步,有老師會記錄圈數,跑累了沒關係,但每天規定的量一定要跑完、才能強健身體。​

(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平常跑步也累積出好成績!)


當天我們也看到一群剛單車路訓回來的小朋友,在辦公室前報告「我們回來了」的場景。



 

爸~媽~請你跟我這樣做

雖然來到育幼院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行為並不成熟的關係,無法適當的教育照顧孩子,他們才需要到育幼院。但雖然父母不成熟,並不代表就不用教他們要孝順父母。
 
因此,在懷德的教育裡,「百善孝為先」,孝順很重要,但並不是盲目地順從父母,因為父母的行為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懷德的老師希望孩子在懷德學到正確的觀念,返家時也能夠教育父母,用良性的溝通方式導正父母的錯誤觀念,大家一起同步成長,才能往正向的方向累積。​



 

搭起互相關懷的橋樑

除了學校上課,懷德也有課後輔導的老師(非懷德的社工老師),陪小朋友一起寫功課。
 
問起孩子們會不會不聽話不愛寫功課,陳社工笑著說:「會呀」,有時候還是需要社工老師去嚴厲的「鎮場」一下。她說一開始效果不好,在這裡的孩子因為家庭關係個性本來就比較難靜下來,透過耐心和關懷,漸漸達到學習效果,後來孩子和課輔老師熟了,反而有了傾訴的管道,有些不能和社工老師講的事情反而可以和課輔老師說。​

(課後輔導,圖片來源: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粉絲團)​

 

就算逆風,也要高飛

 

下午四點多快五點,也到我們訪問結束正準備回程的時間,黃昏時已經不那麼炎熱了,一群小朋友三三兩兩集合,開始圍著廣場一圈一圈的慢跑著,每一個經過我們身旁的孩子,都會說一聲「姊姊好~」讓人倍感貼心。​



出了懷德育幼院,在田間小路上還能看到一個一個充滿活力的身影在跑步,他們或許處在家庭關係的逆境中,但相信在這裡反而可以學到更多一般人沒有的經歷與體悟,想到陳社工說起「懷德風箏緣地」名稱的由來,就是希望孩子們有緣相聚在此,從這裏出去後,如風箏一般,飛的更高、更遠。​



後記:
這次會採訪懷德風箏緣地的原因,是之前在"等家寶寶的安心水果"flyingV募資時,有一贊助單位特別指名要給3家等家寶寶計畫之外的育幼院,懷德即是其中之一,雖然這位贊助者指定的不是原計畫下的育幼院,但也剛好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懷德,因此促成了這次的參訪之旅。
參訪懷德,完全打破了我們以往對於育幼院故事比較辛酸的既定印象,這群孩子陽光有活力,做到了許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是很棒呢!

雖然懷德尚未加入"等家寶寶的安心水果"計畫,有興趣了解他們的朋友可以參考:
財團法人桃園市私立懷德風箏緣地育幼院 粉絲團 


懷德最近也將擴大教育的層面,推行和社區能有更多互動的社會教育、推廣中華文化,舉辦「老莊思想、道德經讀書會」 http://www.white.org.tw/wordpress/?p=10524



>>我要贊助
>>我是小農想加入計畫
>>我想推薦需要幫助的育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