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70087702號
-等家寶寶-
不被接納的笑容—弱勢團體進駐社區
  • 2019/08/08   作者-彤琳
不被接納的笑容—弱勢團體進駐社區
「手工愛心餅乾,一包50元!」這聲音,或許大家不陌生,正是那些穿著喜憨兒衣服的唐氏症患者。在街頭賣力叫賣,配上真摯的微笑,有時候,生意不佳,擦肩而過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也依然努力過著每一天…
我們時不時會在新聞上看到身心障礙者求職被拒、被陌生人謾罵、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更多汙名化報導,導致社會大眾普遍無法接納他們。近期,也有許多居民拒絕弱勢團體進駐社區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這不免讓等家寶寶團隊擔心,同屬弱勢,育幼院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社會中會面臨什麼樣的異樣眼光…

弱勢團體進駐社區被拒

台灣有許多弱勢團體,包含了育幼院的孩子們、長照中心的老人家們、身心障礙者、罕見疾病患者等。為了讓這些團體成員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因此社會局與基金會、育幼院、安養院等合作,進駐社區,提供日間照護與職業訓練;另外,政府也將弱勢照顧機構結合公宅,希望實踐更全面的社區家園概念,希望透過讓弱勢與一般人在同個社區裡,能讓他們有更多與人互動的機會,也透過互動讓弱勢的朋友找回自信,知道自己「沒有被社會給遺棄」。

然而,不論是哪種弱勢團體,進駐社區的過程皆引起當地居民強烈反彈─如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文林家園新聞,就是此項計畫之一。文林家園預計進駐洲美公宅,但居民相當反對,住戶除了表示安全疑慮之外,也認為政府先前並未說明進駐一事,感覺被刻意欺瞞,因此連說明會也不願參與。(延伸閱讀: 被抗議就退讓?北社盟聲援社會局:一定依法進駐https://udn.com/news/story/7323/3958736)

多數反對弱勢團體進駐社區的民眾,反對的原因來自於一些偏見:如普遍認為弱勢團體成員具有攻擊性、家庭成員複雜、易吵鬧影響社區安寧、有傳染病等等。

麥當勞叔叔之家,一個提供外地癌症病童北上就醫時的避風港,在2012年進駐社區時遭到100多位居民聯署反對進駐,理由是社區有癌症病童機構,會有傳染性疾病外洩的風險…。

洲美公宅的文林家園,是讓經過評估、有潛能有意願的障礙者合住一戶,學習獨立生活的居住服務,卻在入住時遭在地居民反對,理由是有身心障礙者入住會使周遭房價下跌…。


儘管居民抗議聲不斷,但並非是他們不善良,台灣人的善心,國際知名。在街頭上、新聞媒體上看到有困難的人們,大家總是不吝幫助。為何平常幫助他們沒問題,成了鄰居就不可以了呢?

他們,究竟危不危險?

不同的弱勢團體所引發的抗議議題都各不相同,以身心障礙者為例,身心障礙除了眾所皆知的智能障礙、肢體障礙之外,也包含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舉凡像是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等,皆屬於慢性精神疾病的範疇。

在所有類型的身心障礙者中,多數民眾最為排斥的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友,一般人總認為精神病友是顆未爆彈,可能隨時都會犯下重大案件,因此心生畏懼,但是許多尋求基金會幫助的精神病友,都有接受治療,病情控制得很好,卻因為社會大眾給予的標籤,使得他們在社會中喘不過氣。

美國心理學會(APA)在2014年發表了一份研究,調查了143位分別罹患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跟躁鬱症的罪犯,涵蓋了長達15年的時間,並且分析他們犯下的429起罪行。該研究發現,其中只有7.5%的犯行,跟其罹患的精神疾病直接相關。身心障礙者犯罪通常是輕罪,凶殺案比例並沒有比一般人來的高,卻一直被大眾貼上危險人物的標籤。(資料來源: 《徐沛然:精神疾患的污名,與以安全為名的暴力》 )




另有一份來自加拿大團隊的研究報告,研究安大略省從1987到2012二十五年來,精神病患發生重大暴力事件的發生率與發生型態。以平均結果來說,因為疾病而導致的謀殺案,只佔了全部的3.7%,換句話說,就是有96%的謀殺案為一般人所為。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發現,精神疾病的病友其實並非犯案最多的一群。他們不是主要犯罪群,卻是弱勢團體中最被汙名化的一群。疾病本身並不可怕也不可恥,可怕的是民眾的無知及缺乏病識感。(延伸閱讀: 潛藏的危機—我們與高風險家庭的距離)

即使有數據調查,但社會上依舊對這群弱勢投以不諒解的眼光。不僅僅只是身心障礙,就連育幼院孩子、長照中心的老年人,也被列入「不安全的範圍」。究竟是他們真的不安全?還是只是被貼上了不友善的標籤?都應該以客觀的態度看待。

弱勢團體進駐社區的原因

其實,弱勢團體中安排至社區生活的,都是狀況穩定的個案。讓他們進駐社區,不僅可以加深與社會接軌、幫助就業,也能培養如何與人交流互動,更能讓民眾瞭解他們,進而消除社會給予他們的標籤。若是一味排斥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社會排擠的,反而容易激化極端負面情緒。更何況他們也是國民,享有與一般人同樣的權利,在沒有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要求他們遠離人群,不顯得有些不合理嗎?


真正的同理,是尊重每個人的差異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描述得正是台灣人的友善及熱心。當我們看到車禍時,許多人會幫忙報案、提供行車紀錄器;當我們看到天災摧毀了家園,我們會不分國界積極捐款,讓受災戶知道,還有一群默默支持的人。然而,面對弱勢團體,「同理心」更為重要,無論是哪一種弱勢團體,他們的需求可能都不同,幫助他們的形式也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還是理解並尊重。

許多人站在自身角度認為捐款、捐物資就是「幫助」弱勢,但站在弱勢團體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是大家以為的「幫助」,而可能只是一個接納他們再進入社會的機會,或是,尊重他們也是一個「人」。

文章前面所舉的文林家園例子,至今仍無法與居民和平協商,導致身心障礙者遲遲無法進入家園。(延伸閱讀: 抗議「身障家園」進駐洲美公宅 居民拒參加說明會)

當然,也有最終成功進入社區,並與居民和平共處的例子。例如前述的麥當勞叔叔之家,經過多次與居民溝通協調,讓民眾瞭解病友並不會有傳染病之後,居民最終答應進駐。時至今日,麥當勞叔叔之家100多位志工裡面,當地里民就占了將近6成,互助友愛的精神值得學習。(延伸閱讀: 快樂會傳染!挺過輿論的「麥當勞叔叔之家」10歲了 )

我們雖然無法要求政府或媒體,更積極地向民眾宣導弱勢團體的需求,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從自身開始將正確資訊傳達給更多人,並努力獲得支持與諒解,真正實踐「零歧視」的社會。


>>我要贊助
>>我是小農想加入計畫
>>我是企業想幫助寶寶
>>我該如何取得贊助收據
>>我想推薦需要幫助的育幼院



我的菜籃
尚無商品